快三投注|快三投注
快三投注2023-01-31 16:05

像拼乐高一样建体育场?——可“重复利用”的974体育场******

世界杯比赛正在进行

看比赛之余

不知大家是否注意到

有这样一个

全部由集装箱组合而成的球场

像拼乐高一样建体育场?——可“重复利用”的974体育场

图源:网络 974体育场全貌

它就是“974体育场”

是卡塔尔为举办世界杯

所建造的第 7 座球场

那么,974体育场有什么特别之处?

为什么要用集装箱搭建呢?

  974是什么意思?

  为什么叫“974”呢?这是因为球场七成由集装箱构成,集装箱数量是974个,且这一数字和卡塔尔的国际区号(+974)相同,可容纳4万球迷。

像拼乐高一样建体育场?——可“重复利用”的974体育场

图源:新华社

  这座体育馆不仅名字特别,它也是全世界第一个“可回收”的临时场馆,是一座贯彻了全模块化建造的大型体育场馆。

  为什么要用集装箱搭建?

  2020年1月,卡塔尔承诺让2022年的赛事成为首届“碳中和”世界杯。当年 9 月,组委会制定了应对挑战的详细路线图。委员会在一份声明中表示:“我们的目标是在卡塔尔和赛事区域推进低碳解决方案,并抵消所有温室气体排放。实现碳中和世界杯分为四个步骤:提高意识、测量排放、减少排放和抵消排放。”

  974体育场便是环保节能、可持续的最佳代表。

像拼乐高一样建体育场?——可“重复利用”的974体育场

图源:网络 974体育场外部结构

  球场设计遵循着“可逆性”以及“可持续性”的总原则,结构主要依靠螺丝和干式连接,并使用回收钢材。建筑团队说,所有的建筑模块都是“即插即用”的,每一个模块都经过了严格的标准化处理,以便赛前组装和日后拆卸时可以迅速按模块进行编码和识别;同时,运输、储存和装配等工作也更加容易。一旦世界杯结束,974球场可以被完全拆开,将场馆移至其他地方,或改造使其适应其他活动。

  可“重复利用”的体育场是怎么搭建的?

  974体育场紧邻多哈港,原本是服务于港口的临海工业基地。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项目总占地45万平方米。施工过程始于 2017 年,土地的发掘在 2019 年 7 月完成。

像拼乐高一样建体育场?——可“重复利用”的974体育场

图源:网络 974体育场俯瞰

  什么是模块化施工呢?974体育场所用到的集装箱有相当一部分就是运输其他建筑材料到施工现场所使用的集装箱,这些集装箱会承担具体的使用功能,如用作休息室或卫生间等,也会根据需求进行改装。

  这让大量的施工工作可以在工厂环境而非工地环境中流水线完成,全部完成后再将集装箱直接插入现场结构框架中,减少所需时间、能耗和成本。974体育场仅用3年就建成开放,同时模块化施工节省了约40%的施工用水。

  模块化施工的另一优势是拆改更为便捷快速,产生的建筑垃圾明显减少。由于采用了全模块化设计,建造所使用的预制集装箱、钢结构、座椅 甚至草皮都可以回收利用。

  974体育场成为了世界杯历史上的一次环保尝试:用单一球场的建设成本和后续每一次重复搭建的边际成本,取代了每一处都要新建一座不可移动且赛后未必会继续使用的体育场的成本。

  球场内部采用自然通风,974体育馆是卡塔尔八座世界杯场馆中唯一没有制冷设施的场馆,临海的位置提供了自然的新鲜微风,利用搭建时预留的空间来保证场地内外空气的循环,减轻了冷却系统的负载。集装箱的颜色也不是随机的:食物的销售场所采用蓝色;浴室采用黄色;安全和急救区采用绿色;VIP 休息室采用黑色。

  资料来源:澎湃新闻、京报网、光明网、知乎

  整理:董小娴

快三投注

洪学智率“抗大”师生进行“敌后小长征”******

  作者:胡遵远(安徽省金寨县干部学院)

  1940年11月,洪学智奉命率“抗大”总校华中派遣大队奔赴苏北抗日前线。一路上,洪学智和战友们冲破敌人重重封锁,跨越晋、冀、鲁、豫、皖、苏6省,最终于1941年4月胜利到达江苏盐城新四军军部,全队无一减员。洪学智领导的此次行军,受到新四军刘少奇政委、陈毅代军长的高度赞扬,被华中抗日军民亲切地称为“敌后小长征”。

  出任“抗大”四团团长

  1936年5月,为迎接即将到来的抗日战争,中共中央决定以中国工农红军学校为基础,创办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大学。1936年6月1日,西北抗日红军大学(简称“红大”)举行开学典礼。1937年1月20日,“红大”随中共中央机关迁至延安,改称为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简称“抗大”。

  1939年7月,“抗大”总校、陕北公学等5000人在副校长罗瑞卿带领下迁往晋东南抗日根据地(太行根据地)。为了便于行动,“抗大”总校原大队、支队、学员队,依次改称为团、营、连。洪学智当时是三大队副大队长(大队长是刘忠)。“抗大”总校从延安出发时,刘忠被调往冀东,洪学智所在的三团(即三大队)改为四团,由罗华生当团长、洪学智当副团长。

  7月9日,四团奉命从蟠龙出发,经延川、清涧、绥德、米脂,到了佳县,在那里渡过了黄河。过黄河后,四团山西兴县罗峪口,进入阎锡山部队的控制区。洪学智率队一面警戒,一面迅速前行,用两天时间到达白文镇,然后继续东进,在八路军三五八旅部队的护送下翻越了吕梁山、渡过汾河,来到太原以北的阳曲地界,前面就是同蒲铁路。日伪为防止八路军往来,沿铁路线建立了一条严密的封锁线。通过封锁线前,护送部队将敌人的兵力配置和活动规律“摸得一清二楚”,洪学智根据情报和战友们进行了周密的准备。在八路军交通站的接应下,部队分两批安全地穿越了敌人的封锁线。

  接受任务,率部前往华中

  “抗大”总校到达晋东南后,罗华生调到二团,刘忠负责三团,洪学智任四团团长。洪学智在校期间,克服重重困难,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带领同学一面学习一面斗争。百团大战期间,日军对晋东南发动多次大“扫荡”。抗大三团在冀中坚持办学很困难,于是又返回了总校。

  不久,洪学智接到上级命令:为加强“抗大”各分校工作,“抗大”总校决定把三团干部分成两部分,一部分编为山东干部大队,由聂风智任大队长,前往山东抗日根据地加强一分校工作;另一部分编为华中干部大队,张兴发任大队长,由洪学智率领前往苏北,和当地的新四军会合,共同创办“抗大”五分校。两个大队的沿途行动,均由洪学智统一指挥。

  依靠群众,顺利穿越封锁线

  11月9日,洪学智带着三团(包括华中和山东两个干部大队),从浆水镇出发,准备过平汉铁路向鲁西北前进。此时,日伪军队正通过平汉线南下运兵,沿途防卫森严。洪学智率部一路南下行军,需要越过的第一条封锁线就是平汉路。他根据掌握的敌情,决定把越过地点选在邢台以南的沙河镇,并联络当地游击队派人护送。

  洪学智率部连续行军140里,于夜间秘密来到铁路附近。在这里,洪学智发现了许多意想不到的新情况:日军为了割断太行根据地与冀南抗日根据地的联系,沿着铁路新挖了一条宽约3到4米、深约4米的封锁沟,在铁路沿线增修了碉堡、设置了哨卡,并派装甲车和巡逻队日夜巡逻。

  为了安全穿过封锁线,洪学智命令部队在树丛里隐蔽,自己率警卫员在附近进行侦察。走了很久,他发现附近一个村庄有一户人家亮着灯,就悄悄派警卫员过去了解情况。警卫员找来一位老乡,洪学智首先表明自己是专门打鬼子、汉奸的八路军,打消了老乡的顾虑,又向老乡询问附近敌人的情况。据老乡介绍,近来敌人为保证运兵安全,不仅增加了沿线守卫,还对铁路沿线进行“扫荡”;敌人的装甲车大约25分钟经过一次;封锁沟有的地方较浅,在沟内只需搭起一人高的人梯就能穿过。洪学智考虑到有十几匹牲口驮着行李和教学用的书籍,无法通过,又问老乡有没有地方可以直接通过铁路。老乡说离此一公里的地方有一个桥洞,尚无敌人看守,可以过牲口。

  洪学智立即命令部队利用敌人装甲车巡逻的间隙,进入封锁沟坡下隐蔽,又根据老乡提供的线索,派出侦察员沿封锁沟寻找桥洞。不久,几名侦察员回来报告说:发现了桥洞!洪学智立即对部队进行了部署。在他的率领下,部队很快来到封锁沟较浅地方,按次序跳进深沟,解下绑腿,上拉下推,架起人梯,很快穿过了封锁沟;与此同时,洪学智派出的部分精干战士牵着牲口依次从桥洞穿过,其间遇到敌人装甲车巡逻就立即隐蔽。经过3个小时的奋战,洪学智和部队全部顺利地通过封锁线。

  机智解决渡河难题

  安全越过平汉线后,洪学智率领部队一路前行,在当地游击队的护送下,安全穿越70多里的伪化区。部队经过短暂休息,继续向鲁西北行进。不久,洪学智率部从冀南进入山东,来到馆陶县,准备从这里渡过卫河。

  卫河水面宽约五六十米,水深岸陡,沿河还设有敌人据点。紧靠对岸,有一条公路与河岸平行。卫河是日军割断冀南、鲁西两个根据地的又一道封锁线。由于此前敌人多次和我渡河部队发生战斗,在洪学智率部到来前,敌人已经把沿岸渡口都挖毁了。为防止八路军渡河,敌人还特别增加了汽艇昼夜巡逻。洪学智从游击队的同志处了解到情况后,命令部队在离卫河不远的一个村庄里隐蔽,自己和侦察员经过几个夜晚的紧张侦察、研究,终于选定了渡河地点。

  渡河前,洪学智准确摸清了敌人汽艇巡逻的时间间隔,又从沿岸党组织处借了几条小船,计算了每条船的承载人数。

  渡河当夜,洪学智率领部队于晚上六七点钟就赶到登船地点,不久,得到消息:群众仅能提供一个小划子和几只能坐四五个人的大木盆。而且船只凌晨12点钟到1点钟之间才能到达,因船只太小,只能渡人,不能渡牲口。这可把大家急坏了!洪学智临危不乱,认为卫河地处华中和山东抗日根据地的秘密交通线上,两岸干部群众往来频繁,于是一面命令部队隐蔽,一面找来当地党组织负责同志,询问近期是否有其他同志渡河。据当地同志介绍,几个小时后,中共山东分局有一批干部要从对岸某处过卫河。洪学智闻讯大喜,立即率领部队急行军,赶到了山东分局干部渡河地点。经过几个小时的等待,终于从对岸盼来了4条小船。山东到延安的干部渡河上岸后,洪学智立即命部队借船渡河。

  由于船小,还是不能渡牲口。洪学智灵机一动,向山东分局干部队询问牲口的情况,对方回答说:船太小,他们只好将牲口交给了对岸护送的同志。洪学智立即和对方达成协议——牲口互换。就这样,洪学智率部顺利渡过了卫河。

  到达鲁西北抗日根据地后,山东干部大队前往沂蒙山区,洪学智继续率领华中干部大队前进。在洪学智的带领下,华中干部大队穿越津浦线,最终于1941年4月顺利到达江苏盐城新四军军部,全队270人无一人减员。洪学智和华中干部大队受到新四军和苏北群众的热烈欢迎,称他们“创造了‘敌后小长征’的奇迹”。

中国网客户端

国家重点新闻网站,9语种权威发布

快三投注地图